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学科承办,《电影新作》杂志社协办。上海戏剧学院黄昌勇副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王兴东会长和中国电影传媒委员会副会长、《文艺报》艺术部高小立主任等嘉宾到会祝贺并分别致辞。王兴东会长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祝贺剧作理论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希望该委员会的会员能成为“中国电影脚本的根雕大师”、“中国电影源头活水的守护神”和“维护剧本版权,杜绝抄袭、窜改、侵权的审判长”,由此积极推动影视剧本创作的繁荣发展,为国产影视创作和影视产业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下属的二级委员会,其宗旨是凝聚和团结全国从事影视文学理论研究、教学、评论和编辑的学者与评论工作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影视文学理论研究、评论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推动影视理论批评的深入发展和影视创作、影视产业的繁荣兴旺。剧作理论委员会主任为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教授,副主任为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厉震林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杨远婴教授和浙江大学影视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教授,秘书长为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副教授。该委员会将一方面抓好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抓好对创作现状的评论工作。就前者而言,将注重开展影视文学史、影视剧作理论和中外影视剧作比较研究等多项工作,为建构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文学理论体系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后者而言,将注重开展对各种影视剧本创作现象和影视剧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评论工作,进一步提高影视编剧的地位,扩大影视剧作的影响,不断促进影视剧本创作的繁荣兴旺,为提高国产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推动影视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次首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共收到了来自40余所高校和影视文化机构的参会者之论文,大家就剧作理论研究、剧作史研究、动画电影剧作研究、类型电影剧作研究、剧作家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剧作研究等专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一、剧作理论研究
剧作理论既是对剧本创作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剧本创作基本规律的探讨。当前国产电影创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剧本创作中找到原因,与会的部分学者着重对剧作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复旦大学周斌对国产故事片剧本创作的基本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析,认为缺少好剧本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国产故事片创作继续提高艺术质量的一个瓶颈,大量平庸影片和一些低劣影片的出现,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剧本基础薄弱。尽管当下电影剧本创作的生态环境和创作要求已有了较大变化,但故事片剧本创作仍然需要做到文学性、电影性和商业性的有机融合。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阐述了电影编剧的合作态度,认为一个好编剧通常是画面写作的行家里手,是能将时代隐喻和人物性格刻画、故事铺陈(动作安排)三位一体的专业人员,其应具备合作与一定的商业知识和头脑。渤海大学尹晓丽论述了文学意义与电影价值的时代共生与抵牾,认为编导应该是具有较高文学素养但又深知如何将文学电影化的艺术家。华东师大冯果论析了大众文化背景下电影和文学的共生与共存之关系。上海明远学院梁平以《伤逝》的改编为例,具体探讨了改编影片与文学原著、电影剧本之间的关系。重庆大学盛柏则介绍了法国电影创作中出现的叙事上的反情节和弱化逻辑倾向的一些情况。《电影新作》编辑部朱鹏杰概括叙述了新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历史变革走向。广州大学杨世真对影视创作中的“莎士比亚式”台词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
二、剧作史研究
剧作史研究是电影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针对剧作史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各抒己见,探微发幽。上海交通大学艾青对1920年代明星公司的“长片正剧”剧作进行了再考察,认为其形成了当时中国主流电影的一种改良主义美学模式。上海外贸大学李欣论析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对传统题材和外国经典的改编现象,认为其是新主题与旧道德的杂糅。江南大学贺昱较细致地论述了1930年代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状况,认为较多剧本有意识地将人物的刻画与氛围的渲染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将文学所擅长的心理描写用镜头语言表现出来了。复旦大学谈洁探讨了电影剧本在早期电影杂志中的形态变迁,认为从电影本事到电影故事、电影小说,再到电影剧本,是电影性与文学性不断交融和再生的结果。上饶师范学院吴凑春对电影《武训传》的创作情况及其受批判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广西大学吴迎君则具体论述了电影文学观念下的香港“七人影评”,认为其建构了一种“剧本中心主义”电影批评范式。
三、剧作家研究
剧作家是影视剧本创作的主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较多与会学者对各个时期的剧作家之创作进行了探讨。复旦大学龚金平论析了夏衍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剧作,认为其通过爱情架起了革命、商业与艺术共通的桥梁。山西省孝义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马明高评析了马烽电影剧作的特点与不足,认为其是较典型的“时代文学”。温州大学蔡贻象认为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与其对文学资源运用和文化资源的创意关系密切。南京晓庄学院郭海燕分析了张艺谋电影剧作中人物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复旦大学李易晗论述了王兴东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认为其剧作能较好地交织不同时空的叙事段落,用复线结构表达主人公逻辑性的心理变化。西藏民族学院王军君对杨争光西部电影剧本创作和改编的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评析,认为其擅长打造“西部传奇”,塑造“刀客”形象乃是最吸引人的特征。复旦大学孙晓虹对华语电影女编剧的创作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呼吁各方合力为其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苏州大学刘亚玉具体论述了台湾女导演黄玉珊的文学电影创作之路,认为其经历了从早期热情澎湃的感性书写到后期对于台湾的理性思考过程。复旦大学罗政分析了李樯电影剧本创作的若干特点,认为其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具有“泛悲剧化”的特色。厦门大学李晓红则以台湾导演魏德圣为例,评析了台湾电影中的南部现象,认为其方言电影特别是闽南语电影丰富了华语电影的创作特色。
四、类型电影剧作研究
部分与会学者对类型电影剧作较为关注,并结合具体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庆福以纪录片《千锤百炼》为例,认为类型规则是范式,但类型并不是僵化的模式,《千锤百炼》就实现了类型跨界。东南大学岳晓英对我国后奥运体育电影剧作进行了评析,认为其在叙事模式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浙江大学陈力君以影片《中国》、《末代皇帝》和《毛泽东》为例,分析了异域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塑造,认为西方所拍摄的中国题材作品,展现了西方视觉下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上海大学周倩雯以早期“天一”影片公司的武侠片为例,梳理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渊源。浙江理工大学黄文山对“非遗”题材电影的表述进行了研究,认为“非遗”和“电影”的嫁接体现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指向,使电影在完成本体叙事的同时还肩负着纪录和传播传统民间文化事项的责任。深圳大学刘辉以影片《过界男女》为例,对合拍片的现实性功能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双方如果不是寻求对话关系,而是在政策的夹缝中争取一己之利,两地的创作团队和观众诉求就会难以调和,影片艺术价值就难以实现。复旦大学杨新宇论述了香港喜剧片的编剧技巧,认为喜剧片是时代的宠儿,香港喜剧片技术化程度高,但经常自我抄袭。
五、动画剧作研究
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不仅创作数量有了明显增长,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在电影市场上颇受欢迎的作品。但是,长期困扰国产动画片创作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除了技术和理念方面的原因外,主要原因还是动画编剧人才匮乏,对动画剧本的特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此,浙江大学盘剑论述了动画剧本的文学特性、绘制特征和影像思维,认为真正的动画剧本应该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动画片,不仅具有绘制特征,还要运用影像思维、具有视听结构。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沈菊对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发展作了述评,认为只要中国动画解决了发展中的一些瓶颈,就有可能在国内甚或国际市场上超越国产真人电影。辽宁财贸学院的王莹则对动画片创作中缺少对编剧的重视、缺少艺术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论析。
六、新媒体时代的剧作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勃兴,中国电影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语境下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微电影的创作等也成了与会学者关注的话题。上海师大陈吉对新媒体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上海财经大学徐巍以近年来经典文本的改编为例,探讨了语图转换的困境和问题,认为在图像时代,只有认清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处理好语图转换中的难题,才能实现经典作品的成功改编。兰州大学周仲谋认为,消费时代的名著改编要加强叙事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并借助大片模式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学精髓,建构国家正面形象。安徽大学王剑飞以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建丰同志”的暗场设置为例,论述了影视剧中暗场人物刻画的悖论。浙江理工大学徐莹评析了公益微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出路。同济大学杨晓林论析了微电影剧作的若干特点,认为“少、妙、短、巧”是其显著特色。
结语
总之,与会学者的发言涉及到中国影视剧本创作的一些理论问题、剧作家的创作状况及其生存困境、新语境下影视剧本创作的新现象和新情况等,大家能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可以说,这些见解既有助于影视文学的理论建设,也对当下的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在大会闭幕式上,王兴东会长、周斌教授、厉震林教授和盘剑教授分别就本次研讨会的情况做了总结评析,并对剧作理论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具体任务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中国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亟需理论指导,由于影视文学研究是从影视创作的源头上把脉问诊、寻找问题并开出治病良药,因而这样的研究在影视创作和影视产业的各类研究中就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的首届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将在中国影视文学理论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