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新闻传播学

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建于2003年,2011年升格为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和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紧紧抓住全球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依托、整合同济大学强大的工科传统与学科优势资源和所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多专业、多学科并置的独特条件,将科学技术、创意设计、传播理论相互打通、交融,重点突出“视觉文化传播”、“创意媒体设计”、“社交媒体应用”三大课程群,引导研究生将学术视角聚焦于新型融合媒体表达对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以“创意创新”为统领,融“创意内容生产、视觉艺术传达、数字技术支撑”为一体,“跨学科、实践型、国际化”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人才培养基础雄厚,先后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上海市“部校共建”重点建设单位。本学科积极拓展研究生对外交流空间。借助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优势,与欧洲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或开展双学位合作,80%以上的研究生有海外交流经历。

本学科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与传播

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建于2003年,2011年升格为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和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2018年,同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获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

本学科紧紧抓住全球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依托、整合同济大学强大的工科传统与学科优势资源和所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多专业、多学科并置的独特条件,将科学技术、创意设计、传播理论相互打通、交融,引导研究生聚焦于新型融合媒体表达对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以“创意创新”为统领,融“创意内容生产、视觉艺术传达、数字技术支撑”为一体,“跨学科、实践型、国际化”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人才培养基础雄厚,先后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上海市“部校共建”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包括数字影音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交互媒体实验室、新媒体用户体验实验室等近30个实验室,和球幕全息影像、VR 技术、无人机拍摄等新兴媒介技术与装备,用以支持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业务实践。在包括新华社、SMG等在内多家权威主流媒体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本学科积极拓展研究生对外交流空间。借助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优势,与欧洲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或开展双学位合作,80%以上的研究生有海外交流经历。

本领域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

设计学

设计学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在充分满足产品使用功能和人的个体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人—媒介—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济大学设计学学科于2011年获准建立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另有兼职教授硕导1名,其中包括国家青年特聘专家1人,上海市艺术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本学科旨在对艺术设计思想、影视艺术创作理论、视觉文化、新媒体艺术实践及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下设数字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计算机动画与视觉特效、影视创作与理论研究、综合媒介艺术创作与研究等五个方向。

设计学科(艺术与传媒学院)继承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倡导“团结、创新”的协作精神与理念,近年来,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水平提高显著,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和上海市学校艺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另外每年还有十几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译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师生在CSSCI来源期刊上年均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形成了以新媒体艺术表达为核心,学科交叉的科研特色。

本学科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师生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和学习条件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嘉定惟新馆总建筑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有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的一流教学科研基地。目前学院拥有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汽车摄影棚、放映厅、原动画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动画实验室、数字音效工作站、电子媒介实验室、美术教学中心、平面影像实验室、物理媒介实验室、图书馆艺术分馆、新媒体艺术馆等公用资源平台,数字影音实验室、计算机动画与视觉特效实验室、交互媒体实验室、用户研究实验室、非平面影像实验室等专业科研平台。学科思想活跃,与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法国南特高等商业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台湾地区的世新大学、昆山科技大学等多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

音乐

艺术硕士(MFA)是为了培养艺术创作、表演领域人才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兼顾学生的艺术理论学习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同济大学的艺术硕士MFA(艺术专业硕士)点,是在同济大学“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明确建设目标”的原则规划下,于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的新增学位授权点中获准建立的。音乐专业MFA(艺术专业硕士)旨在对音乐艺术思想、理论、表演实践及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并且,是对我院相关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由于我院是以艺术学与传播学的相关专业进行学科构架,因此,以国际化传媒的视野结合中国文化的特色来建设学科和发展学科显得尤为重要。MFA(艺术专业硕士)点的培养模式,是以集表演、创作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高水平舞台实践与创作实践技术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带领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展演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主要专业课程立足中国的社会实践,以中国视角作为研究出发点,在授课和学术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域学生在规定修读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环节方可毕业.

本领域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艺术设计

艺术硕士(MFA)是为了培养艺术创作、表演领域人才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兼顾学生的艺术理论学习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同济大学的艺术硕士(MFA)授权点是2010年获准建立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目前开设的“艺术设计”领域旨在指导学生对艺术实践及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艺术从创作规律,并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对对应专业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本领域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9名,另有兼职教授硕导1名,其中包括国家青年特聘专家1人,上海市艺术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本领域旨在对艺术设计思想、艺术创作规律、影视创作理论、新媒体艺术实践及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MFA艺术设计领域继承了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倡导“团结、创新”的协作精神与理念,近年来,本领域的创作及研究、教学水平提高显著,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和上海市学校艺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另外每年还有十几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本学科师生在众多的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年均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形成了以新媒体艺术表达为核心,学科交叉的科研特色。

本领域授予艺术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