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古村拯救行动”,打造“纪录城乡”品牌 ——2023年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7日 浏览次数:

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要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这是“拯救老屋行动”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3年7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团队分赴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通过特色暑期实践活动,用镜头、文字和画笔串起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古村落,以实际行动融入“古村拯救行动”,以专业知识打造“纪录城乡”品牌,讲好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 | /

前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传统的乡村社会形态,村落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有机结合,保存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包括建筑、手工艺、风俗习惯、故事传说等。保护和传承好村落文化,对于维护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多元性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村落人口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加大,村落缺乏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不足,不少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风险。保护和再生传统村落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古村再生需要所有人的关注,也需要政府政策、社会投入和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支持。

多年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实践团队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同载乡村初心,济担振兴使命”、“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广大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用影像记录时代,发挥学院专业优势,践行同济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庄重承诺,辗转数万公里,把大思政课堂搬到祖国大地上,使青年大学生深度参与城乡发展的一线火热实践,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肌理,激荡脚力、脑力、眼力、笔力,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教授和王荔教授带领团队提前赴各村落实地交流考察,并达成与当地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的意向。

赤岸镇朱东村民风淳朴,村风文明,以孝义家风起源,与元代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有关;尚阳村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神坛村四面环山,走出了一文一武两位老红军——冯雪峰和冯志祥,以雪峰文学馆、图书馆与故居形成“文学小村”;雅端村三面环山,保持着传统的风水格局和古建筑群。

松阳县陈家铺村将现代产业与美丽乡村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传统古村落焕发了新生机;黄田村是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之一,自然生态环境佳;斗米岙村是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使拯救老屋行动得到了很好诠释;南岱村的祭祀风俗、戏台演出等传统习俗保留至今;横坑村的竹林剧场是全天然并可以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活性建筑。

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素有“金滩银荡”之称,古村沙庄拥有以淮剧为中心的非遗文化和以湿地为核心的生态经济。

黄山市黟县碧山老村的碧山书局被誉为“最美乡村书店”。大理云龙的“五井”盐马古道遗迹遍布着“古道文化”和非遗文化。

\ | /

实践展开


了解赤岸镇古村落群“千村千面”,开展“拯救古村再生行动”。在梅明丽副教授和吴玥老师的带领下,广告与广电专业学生前往义乌赤岸镇古村落群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希望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再生提供有益思路和建议。师生们在朱东村和中华养生丹溪文化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尚阳村探寻古巷老街历史足迹和孝道文化,在神坛村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雅端村探索建筑遗存、体味民俗文化。团队师生认为,通过倡导可持续发展,重拾传统文化的价值,古村落有望焕发新的生机,并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undefined

记录松阳县四村风貌,参与“拯救老屋行动”。在张昱辰副教授、孟筱筱助理教授的带领下,广电专业学生前往浙江松阳县参加“拯救老屋行动”暑期实践项目,深入了解了松阳县乡村振兴的现状,考察了古村落建筑换新与产业革新,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刻友好的互动与交流,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脉动和发展潜力。调研小组在陈家铺村参观先锋书店、共享度假空间和隅堂茶室,在黄田村观赏村内茶田、住户人家和观景平台,在斗米岙村看村庄全貌,在南岱村参观宗祠、美术馆、文化礼堂和其他修缮老屋,在横坑村看到了竹林剧场、玖层云水美术馆和正在修缮的房屋、民宿。

undefined

探访九龙口风景区,传承与挖掘非遗与生态文化。在李凌燕副教授、王智丽助理教授的带领下,21级广电专业同学来到素有“金滩银荡”之美誉的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探访以淮剧为中心的地方文化、考察以沙庄和湿地为核心的湖荡水乡。师生们在淮剧小镇调研学习“淮杂不分家”的非遗名片、体味藕粉圆为代表的“九龙九鲜”特色美食,在建湖县淮剧团记录采访淮剧青年演员的选择和创新,在湿地公园采访原生态的“养鸭区”,在荷花漫参观华东地区种类最全的水生花卉基地。师生们以当地文化为基础进行媒体作品创作和学术研究,感受传统文化为区域发展赋能,让学术研讨与生态文旅、非遗传承碰撞出更多火花。

undefined

写生采风安徽黄山,画笔描摹徽式古村。在冯俊熙老师的带队下,21级动画班同学先后到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守拙园、碧山老村和宏村等地,开启为期八天的写生之旅。在守拙园中参观了荷塘连廊、石碑和观景楼,在碧山老村参观了碧山书局和文创店,在宏村记录了雕花、屋檐和村民。师生靠近、观察、感受、体会徽州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试图加以描摹、表达、传递。所有的同学都沉浸其中,用最投入的状态、最沉静的心去绘画,老师的指导与关怀也令人感怀。这是行走在路上的采风之旅,更是奔赴了古村、回归了传统文化的心灵之旅。

undefined

重走云龙盐马古道,记录盐马非遗文化。盐马古道课题组赴云龙访谈非遗中心李雪萍老师、文管所谢浩云老师,了解和调研文物保护、文化生态区和非遗传承情况,提出完善盐马古道规划的相关建议。师生们到顺荡调研沘江桥梁保护利用现状,拍摄沘江古桥梁、顺荡古盐井和古道,访谈桥梁营造技艺传承人;到宝丰拍摄雒马古道、茶亭寺、盐井和古镇小吃,访谈洞经古乐队等非遗;到诺邓拍摄诺邓盐井、制盐过程、火腿展示、洞经古乐演奏、白族乡土建筑群和古道,访谈火腿、井盐制作技艺等非遗、节俗;到旧州拍摄吹吹腔、漕涧古道,访谈吹吹腔博物馆和渡口。

\ | /

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实地调研是研究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提升认知与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次乡村调研中,同济大学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持续打造“记录城乡”实践品牌,发扬同济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精神,和每个古村落都建立了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基地。这为未来深入古村落保护开发实践提供基础和条件。

undefined

同济大学—叶村乡人民政府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undefined

同济大学—赤岸镇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undefined

同济大学—建湖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艺术与传媒学院以高昂热忱与求实态度组织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师生团队深入祖国大地的多个传统村落,让学生“走向田野”,

见证并记录村庄的现状,学以致用、积极探究,为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未来道路提出若干建议。作为学院传统品牌特色项目,“纪录城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将持续服务国家大战略,纪录时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