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王颖吉-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王颖吉

职称:长聘教授

学位:博士

<p>电子邮箱:wyj51768@126.com</p> <p>所属部门:艺术与传媒学院</p> <p>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文艺学</p> <p>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媒介现象学与技术哲学、文艺美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等</p> <p>行政职务: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思想史分委员会常务理事、《媒介批评》辑刊编委</p>
  • 教育与工作经历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奖项荣誉

  • 招生招聘

教育经历

  • 1991.09-1995.07,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

  • 2001.09-2004.0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文学硕士

  • 2004.09-2007.0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文学博士

工作经历

  • 1995.09—2001.07,贵州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助教、讲师

  • 2007.09—2015.0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副教授

  • 2015.02—2019.0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

  • 2019.06—2020.07,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授

  • 2020.07.23至今,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长聘制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课堂

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过《中国艺术史》、《媒介艺术与美学》、《文化理论与媒介文化导论》《媒介文化教程》、《舆论研究导论》、《传播研究方法》,以及全校本科通识课《中国古典媒介艺术导论》、《中国书画艺术》等。为研究生开设《传播研究名著导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典名著与传播思想》、《经典名著与传播思想专题》、《新闻传播学基础》等课程。

一、科研论文:

曾先后在《文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文艺争鸣》、《南京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CSSCI收录约4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著名刊物转载。

成果目录:

  • 1. 技术媒体、具身认知与万物闪耀:休伯特·德雷福斯的媒介现象学及其当代意义,《南昌大学学报》,2022-2-20(CSSCI)

  • 2. 类型、美学与模式: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及其创新发展,《中国编辑》,2021-11-10(CSSCI)

  • 3. 从书写到影像:文化典籍的媒介转化与影像表达: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中国编辑》,2021-08-10(CSSCI)

  • 4. 任务或闲聊?——人机交流的极限与聊天机器人的发展路径选择,《国际新闻界》,2021-4-15(CSSCI)

  • 5. 身体与阅读:从具身认知视角看纸阅读与屏阅读的差异,《编辑之友》2020-04-05(CSSCI)

  • 6. 媒介、知觉与阅读——具身认知的考察路径与逻辑,《学术研究》,2020-02-20(CSSCI)

  • 7.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意识形态:基于大数据对价值观和行为活动影响的思考,《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01-08(CSSCI扩展版)

  • 8. 智能源于生命:人工生命的实践与观念,《媒介批评》,2018-09-30(CSSCI)

  • 9. 借鉴与转化:从《新闻学》附录看中国早期新闻学的渊源与建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8-03 (CSSCI)

  • 10. 客观或团结:美国大众传播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国际新闻界》2018-07-23(CSSCI)11.作为形而上学遗产的人工智能——休伯特·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批判,《南京社会科学》,2018-04-18(CSSCI)

  • 12. 孙本文与早期中国舆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建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0 (CSSCI)

  • 13. 移动阅读新特点及出版发展路径探析——基于社交媒体时代的考察,《编辑之友》,2018-01-05(CSSCI)

  • 14. 肉身的逃逸 VR数字实践的技术意识形态批判,《新美术》 2017-10-15(CSSCI)

  • 15. 去中介化的中介物——技术阐释视角下的VR媒介,《媒介批评》 2017-07-31(CSSCI)

  • 16. 中国汉字媒介与文化记忆的文献构形:以甲骨文和金文为例,《当代传播》,2017-07-15(CSSCI)

  • 17. 电子阅读的文化忧思: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编辑之友》,2017-04-05(CSSCI)

  • 18. 作为科学范式转换动力因素的技术媒介:仪器在科学革命中的影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28(CSSCI)

  • 19. 两个心灵如何知道同一件事物?:威廉·詹姆斯论人类交流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02-15(CSSCI)

  • 20. 民间组织在我国谣言防治中扮演的两种角色,《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05(CSSCI)

  • 21. 技术与科学视觉主义的建构——浅析唐·伊德的视觉媒介技术观,《媒介批评》,2016-07-31(CSSCI)

  • 22. 媒介文化研究进路:从意识形态话语到技术效应的综合,《当代传播》,2016-07-15(CSSCI)

  • 23. 媒介演化与社会性格的变迁——基于大卫·理斯曼社会性格理论的媒介学解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6(CSSCI)

  • 24. “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的舆论特点探讨,《新闻世界》,2015-12-10

  • 25. 在技术与理性之间:互联网时代对李普曼、杜威之争的再度审视,《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16(CSSCI)

  • 26. 有线电报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甘肃社会科学》,2015-03-25(CSSCI)

  • 27. 诚信、自律、责任、使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互联网天地》,2014-06-15

  • 28.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文献综述,《东南传播》,2014-05-20

  • 29. 社会公信系统在谣言防治中的作用分析,《当代传播》,2014-01-15(CSSCI)

  • 30. 自由的不自由:电子游戏的原罪,《中国图书评论》,2013-09-10(CSSCI扩展版)

  • 31. “80后”青年亚文化风格研究——以“李雷和韩梅梅”现象为个案,《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9-2

  • 32. 网络陷阱:互联网使我们变得浅薄,《中国图书评论》,2011-08-10(CSSCI扩展版)

  • 33. 从哈佛思想到芝加哥学派——威廉·詹姆斯对美国早期芝加哥学派传播学者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5(CSSCI)

  • 34. 詹姆斯与李普曼大众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转向,《新闻窗》,2010-08-25

  • 35. 美丽新世界中的文化危机:尼尔·波斯曼的媒介环境学,《文艺研究》,2010-06-10(CSSCI)

  • 36. 试论帕克新闻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背景和观点,《毕节学院学报》,2010-05-10

  • 37. 当代学术话语中的“奇观家族”——领域与范式差异,《贵州社会科学》,2010-04-20(CSSCI)

  • 38. 作为研究“领域”和制度化“学科”的传播学——威尔伯·施拉姆对传播学学术性质的理解,《当代传播》,2010-03-15(CSSCI)

  • 39. 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电影叙事模式变化及其前景,《文艺争鸣》,2010-01-15(CSSCI)

  • 40. 中国现代舆论学历史谱系的重建——一个专业化现代学术研究领域的形成史素描(1919—1949),《贵州社会科学》,2009-11-20(CSSCI)

  • 41. 威廉·詹姆斯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以李普曼和帕克为中心的研究,《当代传播》,2009-11-15(CSSCI)

  • 42. 论五四时期舆论研究的现代转型,《当代传播》,2009-07-15(CSSCI)

  • 43. 图像叙事、语言叙事与商业艺术——从卜桦、豆批与何熠的创作看女性闪客

  • 44. 论舆论监督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新闻窗》,2008-12-25

  • 45. 邹韬奋媒介批评思想撷要,《新闻窗》,2007-08-25

  • 46. 试论中国早期舆论学理论的建构及特征,《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15(CSSCI)

  • 47.“立言不朽”的社会学观察,《出版参考》,2007-11-05

  • 48. 破碎的寓言:试论品特的威胁喜剧,《当代文坛》,2006-03-15

  • 49. 论李大钊媒介批评思想的来源及其马克思主义转型,《贵州文史丛刊》,2006-01-30

  • 50. 从《舆论之研究》看徐宝璜对我国现代舆论学的开创性贡献,《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0-30

  • 51. 徐宝璜《新闻学》成书过程及版本的若干问题的考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7-30(CSSCI)

  • 52.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6-30(CSSCI)

  • 53. 析《文心雕龙》“体”的文论范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10-30

  • 54. 略论蔡元培先生民族学思想的来源及其形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30

  • 55. 媒体共谋与足球神话的诞生:对一项当代大众媒介文化的批判性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3-30(CSSCI)

  • 56. 试析徐宝璜发表于《北京大学月刊》的三篇新闻学佚文,《新闻大学》2004-03-30(CSSCI)

  • 57. 传媒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3-25(CSSCI)

  • 58. 重读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28

  • 59. 蔡元培早期报刊宣传活动论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0(CSSCI)

  • 60. 试论全球化博弈中我国传媒的责任及其对策,《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25

  • 61. 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责任定位,《贵州社会科学》,2003-07-28(CSSCI)

  • 62. 孙中山先生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贵州文史丛刊》,2003-07-30

  • 63. 略论孙中山的新闻实践及其新闻理论,《琼州大学学报》,2003-02-25

  • 64. 隐蔽的现实──试析《变形记》中的三种心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27

  • 65. 影像奇观与武侠新风格——析《功夫》的商业元素,《媒介批评》,2005-07-31

  • 66. 去中介化的中介物——技术阐释视角下的VR媒介,《媒介批评》,2017-07-31

  • 67. 技术与科学视觉主义的建构:浅析唐·伊德的视觉媒介技术观,《媒介批评》,2016-07-31

  • 68. 沈尹默的书法艺术,《书艺》,2017年4月

  • 69. 动画艺术的三种风格,《艺术广角》, 2009-01-15

  • 70. 北京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分析,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 71. 首都文化网络传播策略分析,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4-2015),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 72. 试论雷雨和佳构剧的关系,今日文坛,2004.3

  • 73. 《边城》的中国画构图,今日文坛,2003.2

  • 74. 试论全球化博弈中我国传媒业的应对策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

  • 75.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真实性的边缘,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3.5

  • 76. 信息方式变迁与全球化症候的发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4.1

  • 77. WTO与中国电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艺道 2002.1

  • 78. 知识青年的六次下乡,《青年时代》,2005.3

  • 79. 浮光掠影记启功,《青年时代》2005.1

  • 80. 由折价书市现象看我国出版业存在的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增

  • 81. 电影《寻枪》的后现代解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增

  • 82. 西部电影的发展策略,《新电影·新西部:西部电影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4

  • 83. 出版时延续中华文化千年不断的重要一环,《中国图书商报》,2007.10

  • 84.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媒发展对策,《WTO与中国经济研究文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

  • 85. 现代知识人为何还需要书画:兼论笔墨实践的召集与保护,《翰墨儒林:第二届全国教授书画展作品集》2021.10

二、著作与教材:

  • 1.《闪客江湖:中国网络动画文化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 2.《媒介的暗面: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 3.《威廉·詹姆斯与美国传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 4.《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主编

  • 5.《媒介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 主编

  • 6.《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与治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主编

  • 7.《媒介文化素养的多维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主编

  • 8.《媒介批评(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副主编

  • 9.《.教师与媒介教育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合作

  • 10.《近现代媒介技术演进与文化传播途径研究》,红旗出版社,2015年9月 合作

  • 11.《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业发展创新研究》华文出版社,2015年10月 合作

  • 12.《中国媒介批评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合作

  • 13.《媒介文化十二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合作

  • 14.《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合作

  • 15.《秘书常用文书写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合作

  • 16.《中国媒介批评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年 合作

  • 17.《政府采购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合作

三、主持科研课题与项目:

  • 1.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舆论思想史”(1911-1949)。(21BXW006  2021)

  • 2.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文明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考古研究”。(20&ZD329  2020)

  • 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胡塞尔媒介与传播思想研究”。(20YJA860016   2020)

  • 4.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机制与治理途径”。(11BXW036   2011)

  • 5. 主持完成民政部委托课题(部级课题)“网络民间组织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2016MZRL010220   2016)

  • 6. 主持民政部2020年度部级课题“区块链技术对民政事业的影响趋势研究”。(2020MZJ016    2020)

  • 7. 主持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委托课题:媒体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关系研究。(2017)

  • 8.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实用主义传播思想研究》。(2008)

  • 9.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精品课建设。(2012)

  • 10.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媒介文化教程》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研究”(2013)

  • 11.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中国古典媒介艺术导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2017)

  • 12. 主持同济大学部校共建院级课题“媒介艺术与文化传播”(2020)

  • 13. 主持同济大学部校共建院级课题“舆论与传播研究”(2021)另,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