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浏览次数:


2025329日至31日,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主任委员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同济大学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承办,来自全国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及媒体的34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精神,围绕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效实施,聚焦以高质量产教融合为目标的“五金”建设,即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系统总结2024年度重点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3AADE

330日,会议在同济大学举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葛维威、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来源、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鸿俊、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校长仓平、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黄春波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指委委员、职业院校艺术院系领导、行业专家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彭贤杰主持。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致辞,强调学校在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就职业教育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展望未来,职普融通的合作仍然充满机遇,同济大学将继续积极参与职普融通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与其他委员单位一道,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C6CE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葛维威在主题发言中深刻阐述了艺术设计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系统阐述了艺术设计教育在深化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中的独特价值,并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通过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落地实施。葛维威指出,艺术设计不仅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他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此框架下,职业院校应发挥实践性强的优势,通过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审美体验中深化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理解。


教指委委员、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李麟学分享了美丽城乡跨媒介创新设计的最新实践。他从建筑设计、城乡传播、跨媒介、艺术和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正重塑人类文明形态,他强调科技推动艺术创作从个体经验转向计算驱动;而艺术则使科技更具温度;艺术与科技融合拓宽了社会创新领域,驱动产业升级。


米兰设计周执委会主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介绍了“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作品展”的整体筹办情况。



米兰设计周组委会秘书长宁彦峰介绍了米兰设计周赛事的国际化发展及新增赛道的情况。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来源致辞。他表示,各参会代表要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发挥职业教育的实践优势,提升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将启动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政策课题组工作。


2025米兰设计周“感知中国”学术交流展出征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该展览由教指委与米兰设计周组委会联合发起,旨在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师生优秀设计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推动中国设计教育成果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力。赛事新增公益内容、人工智能、地方文创等特色赛道,激发创新潜力,拓展职业教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