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中国城市艺术设计研讨会--城市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是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
本次研讨会是在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城市艺术设计研讨会”基础上,响应“美丽中国”国家战略,以“城市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作为学术对话主题,聚焦【1】美作为城乡建设新功能;【2】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城乡建设;【3】城市艺术设计的学科探索三项议题的重要举措。本次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并持续地将城市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与城乡规划交叉学科创新探索作为目标,凝聚共识,积极推动中国城市艺术设计的发展。
“城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作为艺术设计对象的一门城市与艺术设计交叉新兴学科,城市艺术设计不仅是将城市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还是实现新八字方针中“美观”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建设美丽中国亟待建立艺术与城乡交叉的城市艺术设计学科支持,“城乡之美”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与功能之一,它将为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人居空间品质发挥独特作用。本次论坛更体现了“城乡-艺术-设计-美育-媒介-传播”等的多元交织。
研讨会开幕式由同济大学李麟学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宏副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致辞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教授致辞表示,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同济大学艺术设计学科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从整个社会发展层面和从人的生活的水准层面来看,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和艺术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怎样让老百姓感觉到有温度、有高度、有享受和精神愉悦,需要城市、设计、艺术、传播等学科交叉融合。学校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及相关学者围绕“城市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主题,研讨中国城市艺术设计相关问题,一定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城市艺术设计领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后,专家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学术研讨。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刘巨德教授,以“向美而行—美也是城市功能!”为题指出,同济大学今年主办中国城市艺术设计-城市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这个研讨会,是对国家的一份责任,也是设计家的历史担当。他认为,城市艺术设计取得许多进步,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要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城市艺术设计提升,故宫的设计和扎哈对中国机场的设计都体现了哲学层面的审美意蕴;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行政管理对城市设计审美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人民和国家服务。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李翔宁教授以“城市艺术策展”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以南京红山动物园为例,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建筑需要关注自然友好和生物友好。
上海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教授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题进行主题演讲,秉承“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理念,对城市记忆进行调查梳理,城市承载着生活和文化两大部分记忆,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品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通过更换声音、影像、互动、活动、作品、读物等进行城市的文艺赋新和社区营新等,强调城市是属于人民的,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诗意化的打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宏副教授以“城市艺术设计的意义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城市艺术设计学是将城市作为艺术设计对象的一门研究城市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城市艺术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创作,建构城市体系环境等,城市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交叉的新兴学科,它涵盖规划、设计、创作三位一体。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以“城市更新时代的公共艺术”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中,公共艺术是我们新时代城市发展治理的一个核心价值。“无界之城”是艺术之城,亦是创造力之城。“人人都是艺术家”,意味着人人都能够走进全天候的、无疆、无界、无域的美育圣地,以“实现人的终身创造力培养”为目标,引领人民走向全新生活方式。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李麟学教授围绕“美丽城乡跨媒介创新设计”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当今时代,万物皆媒介!强调“知识、媒介、场景”三大系统重要性和“能说、能写、能做、能演”能力要求!他表示,“跨媒介”很重要,有望建立城市艺术设计的学理支撑。同时,应当关注如何把艺术引入到空间,把全媒体、大艺术和跨媒介融入城乡规划、融入到城市艺术设计之中,并立足人工智能时代展望了虚实相生、艺术与城乡结合的丰富场景。围绕跨媒介创新,从“空间-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结合根植新城、城市更新区、乡村等场景的丰富实践,展现了城乡艺术设计创新的广阔前景。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原院长夏海山教授以“AI技术赋能城市新的艺术气质”为题,表示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重视我国城市艺术规划保障的研究,发挥AI技术赋能城市的优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渊教授讲述了“乡村营建中的艺术设计思维与实践”,以乡愁为依据,强调长效设计,提升产业,形成动态美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教授分享了“都市主义与设计赋能”相关思考,强调设计赋能,实现城市空间理想的价值判断和审美选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王英副教授讲述了“艺术设计赋能城市更新”,以成都玉林社区更进行案例研究,强调以人为本和美学功能化。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郑靖教授“从造型美学到空间诗学”进行了分享。重庆大学建艺术学院原副院长龙红教授,强调在中国城市艺术中要坚持人文精神,是城市艺术之魂。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教授,分享了“以城市影像为媒介的艺术素养培育型设计教学”,强调加强城市影像与美育培养、推广存量规划设计与城市影像策展,以人的视角与高度为着眼点进行可见、可观、可参与的城市艺术设计,将自然之美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戴锏副教授分享了“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协同发展”方面的思考和研究。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副主任李凌燕长聘副教授从城乡文化与艺术传播角度分享了相关研究,以逻辑与实践路径,探索新兴空间媒介影响下的城市建筑实践图景与场域生态特征。
经过深入研讨交流,学术主持人郑宏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围绕城市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中国主题,汇聚大量共识:美也是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城市艺术设计学科交叉与融合、强调城市艺术设计的规划、设计和创作三位一体的学科系统建构、城市艺术设计赋能城市特色塑造、城市艺术设计应覆盖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三种时态、倡导城市人文精神、都市乡愁、推动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理念、城市艺术设计赋能城市更新、AI技术赋能城市、多媒介跨界融合赋能城乡、诗意与无边界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思维、历史文化艺术协同发展、城市艺术策展、城市影像美育等。最后郑宏教授希望加强各位专家合作与联系,促进城市艺术设计发展, 为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