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新惟读”读书会第七期 | 赵千帆老师领读《技术图像的宇宙》


2023年4月11日晚,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惟新惟读”系列读书会活动第七期在线下和线上同步举办。本期读书会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千帆老师担任领读者,为我们解读维拉·傅拉瑟的代表作之一《技术图像的宇宙》,以思辨又通俗易懂的话语将维拉·傅拉瑟的思想观点抽丝剥茧,为我们铺展开一幅技术图像的宇宙。本次读书会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主任王鑫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徐翔教授致辞欢迎,学院王颖吉教授、陈书焕副教授、张昱辰副教授和张艳助理教授共同参与学术对谈,历时两个多小时。校内外师生共飨一场思想盛宴,反响热烈。

王鑫老师主持中

徐翔老师致辞欢迎

在本期读书会中,赵千帆老师设置了四个领读纲要,分别是“技术图像的产生”、“如何理解技术图像”、“技术图像传播的机制、趋势及危机”和“互联网时代的印证”四个方面,将维拉·傅拉瑟的关于技术图像的复杂论述用比较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来。

赵老师讲述中

现场参加读书会的师生

维拉·傅拉瑟的思想曾受现象学的影响,其著作涉及书写、摄影、技术图像等诸多领域,《技术图像的宇宙》是其代表作之一。赵千帆老师指出,在傅拉瑟的作品中存在一条假设的文化史发展路线,以及一个准形而上学的核心精神目标,即“人类在信息的交流与创造中克服死亡,获得自由”。在这一立论下,傅拉瑟构按世界图像的不同特质将人类文明分为五级。借助这样一种前置的“取景框”,人类所处的不同图像-文本情境和技术图像与传统图像的界线得以凸显。在此基础上,赵千帆老师指出解读傅拉瑟的三大难点,分别是:什么是文本-图像的崩溃,为何世界被粒子化,技术图像与传统图像的本质差异。简言之,传统图像是“手-眼-脑”结合的“书写-想象-思考”的产物,是镜子,具备深度;而技术图像是计算性整合的产物,是纯表面的投影,导致世界图景粒子化,形成文本溃散。面对“文本-图像”的崩溃,傅拉瑟警示技术图像装置正在以“撒播”和“闭环”的方式法西斯化,人类被图像喂养的愈发“肥腻”,近些年发生的“AO3”事件、“切·格瓦拉”事件皆是很好的现实印证。为了批判与反抗技术图像危机,赵千帆老师指出我们应当从技术层面来把握问题,去寻找那些被傅拉瑟称为“设想家”的革命者,去改造图像装置发射的“连接线路”。

讲座最后,学院王颖吉、陈书焕、张昱辰和张艳四位老师分别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出发与赵千帆老师深入对谈,丰富和拓展了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学术视野。赵千帆老师在分享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为我们提供了挖掘傅拉瑟思想宝库的学术工具,让我们对当下存在的技术图像现象时刻形成批判性的思考。

赵千帆老师与各位老师对谈中

供稿|金宸亦

图片|王鑫徐舟爽